近日,东莞城市学院首届科技产业大会举行,两个省级平台“大学与城市融合发展研究中心”“岭南文化数字化研究中心”正式揭牌。据悉,此次科技产业大会的召开旨在贯彻落实国家“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战略部署,深入学习广东省现代产业学院高质量发展大会精神,结合东莞的产业特色和人才需求,推进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加快制度创新,强化平台建设,提高学校产教协同育人的能力。

  东莞城市学院校长陈明在致辞中表示,广东省社会科学研究基地是最重要的省级社科平台,学校获批“大学与城市融合发展研究中心”“岭南文化数字化研究中心”两个省级社科基地,对推动学校科研建设,促进高校与政府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依托科研平台建设产业学院,培养高质量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学校将坚持“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的理念,积极开展应用性、前瞻性、创新性的社科研究,在省社科联的指导和支持下,推动学校社科研究工作再上新台阶。

  据介绍,经东莞城市学院申请,2022年8月省社科联批复同意该校设立“大学与城市融合发展研究中心”。中心以“城市-产业-高校”三方协调发展为宗旨,聚焦于大学与城市发展关系,产教融合、科研融汇发展以及大学与城市发展评价等研究方向,下设4个市级和4个校内等研究机构。中心设立以来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16篇,获批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软件著作权2项,著作1部。东莞城市学院副校长、大学与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李海冬表示,未来,中心将通过举办学术论坛,开展学术研究等途径做好地方服务工作。

  据东莞城市学院创意设计学院院长、岭南文化数字化研究院副院长何帅介绍,东莞城市学院从2013年起,不断加强传统文化与数字化研究与实践,2023年获批“大学与城市融合发展研究中心”。中心以“文化-科技-设计”三方协调发展为宗旨,构筑岭南文化研究与数字化传播并重的新生态体系,将开展岭南文化挖掘与文献研究、文化遗产数字化与保护、文化创意与数字化设计、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数字技术创新与应用等方面的研究,统筹构建“科、产、教、政、企、赛”六位一体的研究平台,计划通过几年的建设,将在科研成果、数字化人才培养、数字化实战教材、数字化企业服务和岭南文化数字化案例库等方面取得一系列的成果。

  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二级巡视员何方俊对该校省级基地的建设提出几点希望,希望两个基地要按照省社科联基地管理办法进行建设,充分发挥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在理论创新、学科建设、资政育人的作用;积极申报省社科联研究课题;要紧紧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结合当地社会经济现状进行研究。

  当日的科技产业大会上,东莞城市学院副校长康贤刚作了“基于OBE的产学研合作育人”的主旨报告。他表示,在当前时代背景下,科技产业处更要担起学校产业学院的建设规划,产学技术的服务管理等职责,赋能产业研合作精细化管理效能和水平。学校将通过重点学科专业群为基础,瞄准大湾区战略支柱产业、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构建跨学科专业群与产业集群联动的方式,通过行业搭桥、政府支持、校政行企协同、与知名企业深度参与的模式,特别制定招生选拔政策,遴选符合条件的学生入院学习。学校产业学院的打造要匹配区域需求,要服务国家战略,有组织地科研,做好服务文章。

  东莞城市学院常务副校长方伟华表示,举办首届科技产业大会旨在探讨如何更好地推动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为实现科技创新发展贡献力量。此次获批两个省级科研平台,是学校在科技产业创新发展领域取得的重要发展与突破,希望今后在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更加辉煌的成绩。

  文 | 记者余晓玲